追求永不枯竭的“創新力” ——常州聯力研發新型技術裝備側記
2021年10月26日,第十九屆中國國際煤炭采礦技術交流及設備展覽會在首都北京盛大開幕。以“打造成為全球采礦業領域智能化的領跑者”為己任的常州聯力參加了本次行業盛會。多年來,聯力始終堅持“專注所以專業”,不斷研發新產品和新技術,得到了廣大煤炭客戶的高度認可和稱贊。
本次展會上,常州聯力的新型技術和“創新力”給記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吸引了記者停下腳步對常州聯力助推煤炭行業智能化發展方面進行了深入了解,下面讓我們來看看記者的采訪:
被解放的“人眼”
記者在與常州聯力總經理劉暉先生交流時,了解到了該公司提出的“新理念”:煤礦的視頻監測系統不是用來給人看的。劉暉先生這樣說:“ 我們以實現煤炭行業生產無人化為目標,提出了視頻監測系統是給機器‘看’的概念。結合機器視覺技術研發出新型煤礦工作面視頻系統。”
劉暉先生給記者解釋了“給機器‘看’”的內涵,“使用機器視覺技術讓攝像機變成了多功能傳感器,可以將其比喻成機器的‘眼睛’,機器視覺技術使機器獲取信息、使用信息的方式更接近人類,大大提高了視頻監測系統的智能化水平。”劉暉先生說。
“這意味著可以進一步降低操控監控設備工作人員的勞動強度?”記者問。
“不僅如此,有時候人眼因為疏忽、視覺誤差而導致的看不清以及因為人員經驗不足導致的現場情況判斷不準確等情況也可以有效減少,進一步控制了人為犯錯的幾率。”劉暉先生說。
據了解,機器視覺技術是一門涉及人工智能、神經生物學、心理生物學、計算機科學、圖像處理、模式識別等諸多領域的交叉學科,主要是指用機器視覺模擬人的視覺功能,最終將技術應用于實際檢測、測量和控制。這項技術最大的特點是速度快、信息量大、功能多。這項技術得以在煤炭行業應用,可以說是煤炭行業智能化發展的重要一筆。
據劉暉先生介紹,當前,常州聯力結合機器視覺技術研發的煤礦工作面視頻系統已在澳大利亞的多個煤礦應用。該套系統可以自動檢測運輸機堵塞并報警、自動定位堵塞位置,大大減少了運輸機堵塞故障發生的次數,縮短了堵塞后處理時間,延長了生產時間,為客戶帶來了顯著的經濟效益。
“由于疫情限制,當前我們無法到現場拜訪客戶,但我們在疫情期間與澳方擴大了合作。目前,服務項目已從最初的運輸機堵塞檢測及報警擴大到運輸機健康狀態診斷、運輸機自動調速,正在推進預測割煤技術在澳應用。”劉暉先生說。
采煤機、運輸機可實現高度“自律”
遠程人工智能集群控制技術是常州聯力在煤炭行業內較有影響力的研發重點項目。這項技術在國家能源神東煤炭公司錦界煤礦創造了工作面減人50%,職工人均回采工效提高了1倍的良好成效,曾一度叫響業內。
秉著持續創新的精神,常州聯力又對此技術進行了革新。“我們通過技術創新,進一步提升了預測割煤技術的準確性,降低了人工干預度。通過增加煤礦底板管理及底板跟隨算法,對比兩年前,將煤礦生產的人工干預率又降低了50%。”劉暉先生說。
據了解,常州聯力還將技術創新應用在采煤機、運輸機一體化控制領域,使煤礦運輸機實現自動調速并長期穩定運行,解決了困擾行業已久的難題。
目前,運輸機自動調速系統已在國家能源集團神東錦界煤礦31116、31410、31215工作面,上灣煤礦22104工作面,寸草塔二礦31206工作面,布爾臺礦22208工作面等投入應用。
“這項技術真正發揮出了變頻器無級變頻調速、節能降耗的優勢,減少了設備的磨損,大大降低了運輸機的耗電量,為煤礦節能減排、實現碳達峰、碳中和作出了貢獻。”劉暉先生說。
“創新力”從何處來?
作為一家致力于創新的企業,常州聯力已經在煤炭行業內深耕多年,該公司不僅有大量的服務人員常駐礦區,部分研發人員也常駐礦區,他們一邊隨時了解客戶需求,一邊根據企業的生產實際隨時進行研發、隨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長期扎根現場、在一線服務客戶,讓我們深刻了解生產一線煤礦工人的需求和不易,因此研發出的項目更針對他們的需求,研發的目的是將他們從繁重的勞動中解放出來。因此,研發成果受到了廣大煤礦工人的喜愛。下一步,我們將秉承創新理念,在服務客戶的基礎上,進一步與世界各國的客戶加強技術交流,力爭不斷創新、保持源源不斷的‘創新力’。”劉暉先生說。